海岛守鸟人

来源: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01 22:20:37 点击:1次

  今年,#浙江招聘守鸟人300元1天#的话题冲上热搜。媒体用最诗意的工作住在与世无争的无人海岛守护神话之鸟来描述这个职位。今年共有3388人报名,经过初筛和面试,最终11人入选,申录比达300∶1,竞争属实激烈。目前,第一期志愿者已经上岛工作,他们所要监测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如期而至,产下了第一批鸟蛋。

  近年来,宁波象山韭山列岛、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温州平阳南麂列岛3处自然保护地陆续建设人工招引场所,通过安放假鸟、播放鸟鸣录音,吸引燕鸥来此繁殖。如今,中华凤头燕鸥的全球数量从2010年的不足50只增长到200余只,浙江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多年来,每年都有监测员驻岛,观察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全过程。监测工作对于燕鸥的保护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荒岛独居数月,普通人罕有这种体验。是孤独还是浪漫?记者正常采访了历年来的数位监测员与相关研究团队。

  丁鹏,象山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韭山列岛首次人工招引燕鸥那年,他全程参与监测。两个月里一无所获。由于超过了一般认为的燕鸥繁殖期,项目组判断招引计划已经失败。丁鹏等人在回收设备准备撤离时发现音响坏了。他修复音响,多等了一天。结果上演绝境翻盘,大批燕鸥陆续来临,当年记录到3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

  这是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的另一个结局是,两个月没洗澡、像野人一样的丁鹏回到陆地,他专门找城市广场、商业街这样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迫不及待地回归俗世洪流。夜晚,人群散去归家,丁鹏原本没有夜生活习惯,破天荒第一次去了酒吧。新闻媒体报道里,他是一个英雄。私底下,他像一个凝视过深渊的人。多年后,他已熟稔这份工作,能轻松释然地面对了。

  燕鸥的招引区设在名为中铁墩屿的小岛上。早期,出于担心惊扰燕鸥,监测员驻扎在500米外的积谷山岛。海岛气候极其潮湿。换洗衣服晾在室内,会生出霉斑,被褥也发霉。靠水窖收集雨水,撒下漂白粉,静置后饮用。每隔10天左右,有船运送补给。肉类必须先吃,岛上没有条件保鲜。后期剩下的往往是南瓜、土豆等耐储藏的食材。

  上岛时,丁鹏带了一本《瓦尔登湖》。可能谁都以为海岛生活挺浪漫吧。他回忆道,其实完全不那么回事儿。在未经改造的纯粹自然面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田园农耕生活的想象,自然的狂野与生存的艰辛才是现实。当然,如果你足够乐天,在起初的一星期,还能体验到一些新鲜感。

  随着时间推移,你逐渐发现社交丧失。有一年,丁鹏陪国际鸟盟的研究员陈承彦驻岛。陈先生比较沉默,不是在观察鸟儿,就是在电脑前写邮件。两人之间的话就很少了。监测工作一般两人搭档,有些年头,监测员悄悄向大本营发消息:都挺好。就是那个人怎么不说话?其实,两个人就算有再多的话,三天也就说完了。

  如今,遴选志愿者时,除了要有观鸟经验、会摄影、会做饭,性格是否好相处、能不能自来熟,也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剩下的日子,就像台词极少、没有背景音乐的电影。一俟天热,更无话说,只是执行每天既定的任务。最惨的是,海雾弥漫的天气,望远镜里看不到对面的岛。无事可做,无言相对。情绪开始有些不稳定,但没出口。倒不是没有通讯条件,他有手机,但没什么理由与外界联络。事情没有进展。每逢补给,船来了,能见到人,情绪会愉悦些,天气也格外作美。后来,我才知道,船只挑晴天的日子出航。就是说,不存在老天特意在这一天放晴,给你一点希望和鼓励。丁鹏苦笑着说。

  早期的监测员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庄小松,热爱自然与摄影的企业家,曾在包括韭山列岛的很多地方做过志愿者。他想到古代的流放或许就是这样。庄小松是抽香烟的,在岛上抽得更多。每次补给,丁鹏都给他带香烟。燃尽一支烟,能让一小段时间变得具象可数。有人把啤酒系上绳子,丢进水窖,便有冰啤酒饮。不过,面对虚无,这些安慰显得微不足道。

  在岛上待久了,心里的牵挂越来越明显。陈东东,杭州某所小学的教师,约10年前,在浙江师范大学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时,他参与了监测。他要如期完成毕业论文,岛上收集数据的进展不佳,他很焦急。想回家,又不能。偏偏,导师提出让他跟踪燕鸥从飞来到离岛的完整周期。100多天后,他坚持不了,申请下岛。回来后,他的体重下降了十几斤。

  生态学的研究总是长周期的。这也是没有很好的方法的事情。陈东东说。陈东东和丁鹏都认为,早期监测工作比较艰苦,一是因为彼时岛上设施还不完善,二是还未摸清燕鸥来岛的规律。但正是他们积累的经验,使燕鸥监测工作逐步系统化。孤独的海岛生活已发生显著改变。

  温州,南麂列岛,观鸟爱好者何既白第三度参加监测工作。今年他承担连续两期监测,要在岛上待4个月。他不认为海岛生活很无聊,反而觉得是一段奢侈的经历。纵然偶尔也很想痛快洗个澡,但不妨碍他一次又一次报名参加。

  2017年起,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项目向社会招募海鸟监测员。很多观鸟爱好者报名响应。他们不再为驻岛孤苦寂寞而担心。其中一个原因主要在于,招引工作已趋成熟,燕鸥群每年稳定抵达繁殖场,监测员不但能清楚看到燕鸥,而且能观察记录其具体行为,比如献鱼炫飞的求偶仪式。

  欣赏鸟类的炫耀行为是观鸟中最令人垂涎而难得的一部分。雄鸟会将供自己饱腹以外的渔获带回来,以吸引异性。雄鸟嘴中的鱼并非真要喂给某只雌鸟,仅仅是吸引尽量多雌鸟的筹码。雄鸟一次次在集群地上空绕圈飞行,或是落地短暂停留,在与靠近的雌鸟互动后再次起飞。少则一只,多则数只雌鸟紧随其后,展开低空的慢速追逐。追逐中,所有参与者之间都有丰富的鸣声和肢体动作交流。最具特点的是,飞行中它们经常性更换低头和伸展两种典型且可能表达特定信息的动作,显得上下起伏,有别于通勤飞行姿态。雄鸟逐渐爬升高度,振翅速度变快、幅度变大,飞行轨迹变成半径较小的圆圈,同时快速爬升。雌鸟跟随雄鸟绕圈爬高,不过不再紧跟其后,而是与之分处圆圈的两端,二者的飞行轨迹首尾相接。雄鸟从绕圈中改出为平飞,减速以至半悬停,让雌鸟追上自己,并一定会做出一个关键动作:低头。雌鸟一旦会意,毫不犹豫地从身后反超雄鸟。它们同时转向,几乎垂直向下短暂俯冲。急速下滑至接近海平面,二鸟借助势能,再次同步滑行爬高,最后一同返回。

  何既白是90后,擅长摄影,大学毕业后进入成都市西南山地影像工作室工作。三年后,他从工作室离职,前往象山县韭山列岛做监测员。监测工作结束后,他加入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从事水獭等物种保护相关工作。企业来提供简单的住宿,省去了租房子的麻烦。这份工作比较自由,他将手头事务交接给同事后,就能空出几个月来做监测员。

  有的人是真的热爱和痴迷于观鸟。丁鹏说,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丁鹏学不来这种飘来飘去的潇洒。他当年所处的情境也不同。那时,神鸟的故事尚不为大众所知,这一个项目的关注度没有现在那么高。作为新人,他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没想到一上岛就是几个月,没有假期。去年,丁鹏成家了。他自嘲:三十多岁,是该回归稳定的生活了。

  在丁鹏眼中,何既白是那种地上有两只蚂蚁,他也能和你说半天,甚至讲出一段故事的人。何既白和伙伴在监测燕鸥外的闲暇时间,也会醉心观察海岛上的其他动植物。有的人对鸟类更熟悉,有的人对两栖爬行动物所知颇丰,也被称作两爬佬,短短几天里就记录到了60多种爬虫(节肢动物)。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不亦乐乎。爱鸟人会为长期观察的某只鸟儿起名字,也有人用小伙子姑娘等拟人化的语言来描述鸟儿之间的互动。每天关注它们的成长,好像多了一份陪伴。

  何既白向记者分享最新收获:岛上有一种野百合,它在傍晚开花。它的授粉不是依靠蜜蜂、蝴蝶,而是靠一种雀纹天蛾。雀纹天蛾恰恰是在晨昏时刻活动的,给野百合授粉也就在这傍晚的40分钟短暂时间里进行。两个物种在时间上有很好的配合。这次我刚好拍摄到了这个授粉的画面。正是这种热爱,使如今的监测员们不再寂寞。

  近年来,中华凤头燕鸥保护卓有成效。记者正常采访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负责人范忠勇,请他介绍关于神话之鸟的种种。

  范忠勇:中华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等级为极危。1937年,著名动物学家寿振黄委托助手唐善康到青岛沿海采集动物标本,在青岛外海的沐官岛和胶州湾的沧口采集了21只中华凤头燕鸥标本。这是上世纪中华凤头燕鸥最后一次被确切记载。1937年后,仅有零星缺乏证据的目击记录。该物种一度被认为已灭绝。

  自2000年被重新发现以来,中华凤头燕鸥全球有繁殖记录的栖息地仅8处:中国浙江省的象山韭山列岛、舟山五峙山列岛、平阳南麂列岛、瑞安北麂列岛,福建省的连江四母屿、马祖列岛,台湾省的澎湖列岛7处和韩国全罗南道灵光郡外海无人岛1处。因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被称为神话之鸟。

  范忠勇: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华凤头燕鸥在繁殖岛上聚集,开始交配产卵。由于数量稀少,它们常与亲缘物种大凤头燕鸥混群进行繁殖。因此,观察到成批大凤头燕鸥是发现中华凤头燕鸥的先兆。两种燕鸥形态接近,不同之处在于,大凤头燕鸥嘴为全黄色或橙黄色,中华凤头燕鸥的嘴尖端呈黑色。

  范忠勇:人为捡蛋是最大的威胁。在海鸟繁殖期间,沿海渔民上岛捡蛋现象非常普遍,难以监管。2003年至2006年的调查显示,在49个海鸟繁殖岛屿中,超过八成都存在捡蛋现象,而且很频繁。在这些岛屿上,几乎很少看到正常孵育的巢和雏鸟。

  8月闽浙海域台风多发。即便被捡蛋了,部分海鸟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会再次产卵。但延后的繁殖期遇上台风,很可能会引起繁殖再次失败。

  例如,2007年中华凤头燕鸥到韭山列岛繁殖。保护区很看重,专门派了一艘船守在繁殖岛边上。但在工作人员傍晚回本岛补充给养的空档,有人摸黑上岛,将1000余枚鸟蛋一卷而空。当年繁殖失败。2008年至2012年,燕鸥再没有回到韭山列岛。

  蛇和老鼠会吃鸟蛋,游隼等猛禽会袭击燕鸥。如果这些威胁过度干扰繁殖群,整个燕鸥群可能弃巢而去。

  范忠勇:通过监控探头能够正常的看到鸟来了没有,对繁殖群进行观察和统计,跟踪繁殖进度,但是它不能完全替代监测员的工作。

  一是要为保护海鸟的繁殖地做很多事。燕鸥喜欢在的地面产卵,我们每年都需要对栖息地进行准备,提前平整栖息地、铺设细碎石子、检修相关设备。监测员会参与除草、布设监测样方,还要处理蛇和老鼠,把蛇诱捕到笼子里,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如遇人为干扰,也要进行劝阻。目前,浙江三处繁殖地已无非法捡蛋的现象发生。

  二是志愿者的工作有助于对物种的深入研究。监测员跟踪观察每个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巢的状况,记录繁殖期行为。我们会给燕鸥戴上环志,以便长期持续观测环志个体,更好地了解其生活史和迁徙情况。为部分个体佩戴,精确研究其活动规律、迁徙时间、路线和停歇地点,为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文:沈竹士 图:除署名外均由象山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提供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上一篇: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数据统计 报告
下一篇:十万探头在民间 监控“多得数不清”